河川就像母親一般,除了是維繫生活的重要條件,也是傳情達感的媒介,是家鄉的味道色彩,也是濃厚的情感寄託,每條水色背後,都隱藏著不同的故事與意涵。
川顏以台灣水色為主軸,與十三條河川相遇,跋涉一萬五千公里的旅程,六百小時的採集,用河水製成沾水筆墨水,從河川材料運用,創造河川與生活互動的多一點可能,讓遠離河岸的我們,也能在生活中與河川相遇,感受暖暖的川流脈動。
這是大四學生的畢製專題
接下這個Case時,並不知道專題內容
只知道這群學生們似乎跑了不少工廠、不斷在碰壁/修正包裝中循環
包裝打樣的需求量只有20個,可預想會有兩種狀況
1.找不到人做
2.天價
遇過不少同學,面對龐大開模費或找不到管道製作……等各種窘境後
放棄原始設計圖,改作簡單的東西
甚至,最終成品只能草草了事,應付作業
但這次遇到的學生沒有放棄理想的設計
自己想到變通的方式來完成作品
「採用市售玻璃罐,依循現成品尺寸,製作木製底座及包覆上蓋」
(圖為學生購買的現成玻璃罐)
首先,我的任務就是依據現有玻璃罐尺寸及平底弧度
製作木底座
高度、瓶身外徑、瓶底內凹槽內徑、凹槽弧度
小小一只,需要考慮的有四個尺寸
(材料為質地均勻、堅硬耐磨的山毛櫸)
接著,要在原始蓋子外面,再包覆一層木頭
使外觀有純粹木+玻璃的質感,同時保留金屬蓋子螺紋的氣密性功能
這顆小小的蓋子,有六個尺寸要考慮
製作起來難度較高,也格外耗時
比我想像中得還難搞……
完成的上蓋和底座合照
玻璃罐和蓋子合照
照片中的玻璃罐蓋子有點歪掉,是由於再反覆測試的過程中,被我塞到變形…..
成品照!
學生取走成品時,都還不曉得這瓶子到底要拿來裝什麼
好奇心驅使之下,就請他們在完成後,傳幾張照片讓我看看
沒想到!令我眼睛為之一亮
瓶子裡裝的是台灣河川所調製成的墨水
五位學生、十三條河川、一萬五千公里的旅程、六百小時的採集
完成了9種不同色調的台灣河墨水
還用各河川撿拾來的漂流木,自製沾水筆
深入了解才知道,組員中有人曾經就讀化學相關科系(後來轉視傳系)
墨水的調製都是學生們自己實驗完成
九個顏色一字排開,非常有氣勢
故事、包裝、產品本身都非常出色
我自己都深深被吸引
還很不要臉,請學生帶墨水來借我試寫(顏色很特別、書寫效果也非常好)
私心認為該作品會是得獎的大熱門!
想了解更多
歡迎關注川顏 – Taiwan river writing ink 粉絲頁
嶺東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17屆畢業製作【川顏】
謝弘國、蕭家維、廖玉茹、宋逸廷、江景怡
目前作品正在進行校內畢業展覽
地點在嶺東科技大學的圖書館閱覽室,時間到2016/3/27
接著還會參加台中A+創意季及各項競賽,有興趣的朋友記得來參觀支持!